文/圖 支票借款羊城晚報記者 褚韻
  近年來,“農夫、山泉、有點田”已成為不少都市人的夢想。在石屎森林間,越來越多的街坊利用庭院、陽臺甚至是書桌、窗邊的“一方寶宿霧地”,種植蔬菜,培育植物。隨之而來的是各類疑惑:“我的菜總是葉子黃。”“到底仙人掌一周要澆幾次水?”“綠色是有了,但蚊子也增多了,怎麼辦?”種種問題,得不到解答,再加上陽臺種菜的滲水問題、氣味問題等,往往讓“綠色之路”一波三折。
  “綠色生活,其實一點兒也不難!”說這話的人叫楊輝,有趣的是,記者見到他時,他正忙著和志願者們一起把“偷偷溜進”基地“偷菜”的一隻黑色小鳥給放生。這隻鳥兒的目標其實和楊輝的夢想當鋪“不謀而合”——享受最自然的美食與生活。
  魚菜共生
  11月30日下午,記者來到了楊輝主創的“廣州市都市農耕科普基地”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的實驗場地。乍看一地的PVC帛琉塑料管,你可能會摸不著頭腦,但抬頭再看,溫室兩側的玻璃窗上,這些PVC塑料管被打上孔洞懸掛起來,搖身一變,成為了培育菜苗、小花的“絕佳場所”。仔細聽,還有類似小溪流淌的聲音,記者這才發現塑料管下養小魚的“小池塘”。有魚有菜,儼然“歸田園居”。
  原來,這是一套名為“魚菜共生”(Aquaponics)的循環系統,“種菜不用澆水,養魚不用換水”,魚兒進食後產生糞便,利用水泵將含有糞便的水輸送到種植床,水在種植床中得到過濾和清潔,而種在PVC管里的植物,將糞便有機物裝潢分解並轉化為可吸收的營養,製造氧氣,清潔含氧的水再回到養魚池,供魚兒享用。這套系統發源於美國,被譽為“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最有效方法”。而中小型的魚菜系統,可作為生態城市的解決方案,方便每個家庭或公司以循環方式種菜、養花、養魚,節水環保、美化環境、親近自然。這一系統的場地利用率可達到普通農田的10倍以上,現場記者就看到,一個不到半平方米的“彩色寶塔”,種了五層近二十餘棵植物,底層還有多條羅非魚,卻幾乎不需要人的任何輔助,完全“自然循環”。
  “這套系統非常健康,沒有蚊蟲,不會造成污水橫流,而且一旦作物被污染,魚兒馬上就會‘反應’出來,保證了食品安全。”基地創始人之一,也是華農動物科學學院的老師劉偉強告訴記者。而楊輝則自豪地表示,他家的平臺上類似的一套系統,基本花費不過幾百元,半年多來就已經種出了十茬青菜,三輪番茄,以及各類其他蔬果。養好的羅非魚也是滋味格外鮮美:“不光是吃得開心,說實在的,在朋友圈裡曬一圈,那感覺,太爽了!”
  都市農耕
  “我的種植起點很簡單,工作壓力太大,偶然一次機會,迷上了種養植物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,讓我‘不能自拔’。”作為一個典型的忙碌“IT男”,楊輝在種植生活中漸漸體察到自然的“哲學之美”,尋找心靈平靜之餘,他萌生了成立一個都市農耕俱樂部的念頭,希望更多的人有機會去體會“道法自然”的生活之樂,讓有興趣種植卻苦於沒有途徑、沒有方法和時間的人能夠參與。
  隨著楊輝“魚菜哥”的名號被同事、朋友曝光,越來越多的人請他幫助DIY一套魚菜共生系統,也有越來越多的愛好者與他“牽線搭橋”,“農耕俱樂部”初現雛形。直到兩個多月前,經過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批准,楊輝和劉偉強成立的“廣州市都市農耕科普基地”終於有了“官方名分”——廣州市魚菜共生科普基地在華農成立。
  現在,除了魚菜共生的項目,“都市農耕”基地近期正在全力整合各類資源,舉辦與種植相關的各類科普活動。“年底前舉辦多肉植物展覽,做五百強公司的種植講座計劃,年後開始推廣共生系統……這不,新辦公室的桌子,螺絲釘都還沒來得及裝上呢!”數著手指頭,楊輝笑言基地的大家“忙得不亦樂乎”。
  道法自然
  “我相信未來十年,最有前途的一定是農業!尤其是這樣讓人愉悅又自給自足的家庭農業。”說這話的楊輝,其實很有底氣。農耕基地的魚菜共生項目,剛剛參加了中國規模最大的創新型成長企業投融資選拔大賽“黑馬大賽”,並從1300餘個項目中脫穎而出,以罕見的初創項目之姿,名列全國前五十強。在賽事討論時,農耕基地的項目也是備受關註。“每個評委都愛問一個問題:你們的項目有什麼核心優勢?對這個問題,我們的回答尤其淡定,農業項目空間太大了,這是人人都需要的產品,幾乎不需要也不存在核心優勢,國內的數據顯示,即便是最大豬肉養殖商,其全國份額也只有1.4%,換言之,只要產品足夠好,那就一定有發展空間。”此外,農耕基地擁有良好的志願者團隊,包括來自華農百花園、植物觀賞協會等的學生,企業、社區的農耕愛好者等,減少了人力成本。
  在楊輝的設想里,這個基地會更像一個交流平臺。“我們其實是起到橋梁和整合資源的作用。華農有很好的資源,而我們的基地會以農耕俱樂部的形式,吸引企業、社區等各類會員。俱樂部是偏向公益性的,暫時確定的活動有三大類:科普講座、實踐操作以及交流指導。”楊輝希望,基地的活動能夠走進企業,走進社區,讓校園的知識走進社會做科普教育,幫助會員DIY魚菜共生系統,同時為越來越多的農耕愛好者提供交流與答疑解惑的平臺。
  “我現在不那麼急了,慢慢來,有很多事兒是自然生長,不排斥,不強求。”楊輝說,他對基地有著“天下皆綠”的推廣理想,卻願意享受基地慢慢成長的過程。“就像前兩天,我們家的番茄眼見開花卻被吹折了,我本想放棄了,兒子卻不樂意,又把枝葉給扦插了回去,沒想到還真又活了。在自然里,孩子能體味到生活,大人也一樣。”楊輝說,基地歡迎各類的合作資源,也願意將擁有的與大家分享,“就像自然界天然循環所做的那樣,既分享又彼此滿足。
  有志於當都市農夫的街坊們,可在微博及微信關註“@廣州市都市農耕科普基地”,互動探討種養知識。如果想在公司成立都市農耕俱樂部分部,也可以尋求該組織的幫助。
  活動預告
  我和農耕有個約會
  知不知道“多肉植物”是啥?12月7日早上9時,華農五山大草坪“多肉”展,讓“多肉”們來告訴你它們長什麼樣!火一樣的火祭,熊掌一樣的熊童子,屏風一樣的唐印……超過120種多肉植物,30餘種共生盆栽,絕對能戳中萌點喲。眼福不夠過癮,你還可以現場購買水培植物和多肉組合盆栽。義賣所得利潤將全數捐給不幸患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華農農學院11級學生夏瑩。·褚韻·
  褚韻  (原標題:“魚菜哥”的都市農耕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hwrnhrejt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